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王兴堂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“妙心去俗”的艺术创作观——山水画创作(二)

2017-11-17 16:34:00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王兴堂
A-A+

  对于任何一位学习山水画艺术的画家来说,其基础也不外乎三点:练手、练眼、练心,练手练眼重在技法和认识上的提高,即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继承,掌握山水画的创作基本规律以及对自然造化归纳蒙养。练心就是多读书,提高艺术家的心境,提高画家的艺术修养和精神境界,此谓练心。如何使艺术作品更具内在的个人意趣和个性风采,也就是表达画家的情感心绪,宋代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在练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“妙心”的艺术创造方法。这是以高度意象为中国审美特质的前提下提出的妙心。

  艺术作品是画家的精神创造,笔为心声,言为心声,绘画的色彩是艺术主体心灵的物化形式,要想笔下生辉,必得心中有情有意。“一丘一壑,自须其人胸次有之,但笔间哪可得?”艺术的境界是由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决定的,要提高艺术的表现力,必须以丰富艺术家的文化素养,升华其精神境界为前提。那么,如何才能做到妙心呢?

  首先艺术家要有高雅不俗的人格品行,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,又广之以圣哲之学,书乃可贵。若其灵府无程,纵使笔墨不减元常、逸少,只是俗人耳。余尝为少年言: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,唯不可俗,俗便不可医也。或问不俗之状,老夫曰,难言也。视其平居,无以异于俗人,临大节而不可夺,此不俗人也。平居终日,如舍瓦石,临事一筹不画,此俗人也。书品画品与人品有着内在的联系,学艺之人,要“胸中有道义”,并“广之以圣哲之学”,灵府有程,“临大节而不可夺”,也即达到或具有古代文人士大夫那种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,孤傲自守,不随世俯仰的人格境界。具有这样人格境界的人,能赋予书画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个性风采。否则,人格低俗,灵府无程,临事一筹不画,毫无主见,人云亦云,即使书法的笔墨功夫不减钟繇、王羲之,也只能是以显示技巧为能事的匠人;或是追逐世好,跟风随派的俗书,不会创造出富有独特精神价值和有深刻表现力的艺术作品。因此,“妙心”的重要内容就是艺术家的人格脱俗。

  其次,艺术家要博见多识,有丰富的学养与情趣。扩充学养,见多识广,陶冶情性,不仅能深化对事物的感悟能力,触事遇物辄能有得意处,有利于丰富艺术手段的重要途径。若积学深,见识广,便能认识实物的真谛,升华诗意,给人以启发。若学问不到,识见不高,便如“合眼摸象”,限于局部,困于现象,难见整体,苦构强作,不能生发。

  世多画家,功夫超绝,极善用笔,但却不能脱尘出俗,缺少高韵雅趣,其重要原因是缺少画外修养,寡于识见,不能使胸中有千卷书,随世碌碌,胸次不高,不能妙于心所致。故画家能为之勤学苦练,笔成冢,墨成池,功夫深厚,力透纸背,可得有法之法,以技巧超绝示人。而多读书,扩充学养,治妙于心,则能丰富艺术家的才情,滋润艺术家的心灵,使其趣雅、情深、意高。故伸纸落墨,下笔有情,兴之所至,意出法生,得无法之法,能在笔墨形质之外,别构一种灵奇,格高趣雅,独造新境。可见强调学养、才情、治妙于心,是升华艺术文化品格,深化艺术表现力的重要途径,是医治根除俗书庸作,拜托工匠习气的良药。

  “心”有则境生,“心”不俗,则境高妙,“心”无则境灭,“心”不高雅,则画难出奇。

  恩师贾又福先生有云“画是醒时梦,梦愈奇,画愈妙”这就需要“妙心”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王兴堂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